时间:2020-8-24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佚名 点击: 61 次

掇只壶,又叫掇壶、掇子壶。

它是紫砂壶“光器”中的形象代言人,一般小品,不刻字、不画画,通体光泽,圆润古朴,乍一看,如羞涩孩童的嫩脸蛋。

《道德经》说:无名,天地之始;有名,万物之母。

命名即创造吧。

“掇只”一名,是直抒发明人的创作本意——做一把又矮又短的紫砂壶。

以往,约定俗成的把“掇”字解释为“叠、垒“,认为“掇只”是将三个球体(壶钮、壶盖、壶身皆呈球体)垒起来的意思。

其实,这恐怕不对,“掇只”没这个意思。

翻翻字典,掇字本义应为“拾取”,引申义里也并没有叠、垒、摞的说法。

要说壶钮、盖、身都为球体,那文旦壶则更圆,甚至壶鋬(壶把)都是圆的,为何不称“掇只”呢?

估计,这滥觞的误会,大概源于掇只壶的儿子——掇球壶。

掇球壶的发明人是程寿珍,据说是在掇只壶的基础上造得更圆。但是不能说儿子又矮又胖,就推测他爸又矮又胖,殊不知,他爸只是矮。

仅在这里为爸爸正个名。

其实“掇”字通“叕出”,意思是短貌、矮貌,读音为zhuō。

《中华大字典》掇字解

矮短,才是掇只壶的本意。说通俗一点,掇只壶(掇子壶)就是霍比特矮子壶。理应读作zhuōzhīhú。

《宜兴县志》中记载了一把壶“一壶千金,几不可得”。它是一件被称为“掇只”的紫砂壶,“掇只”是紫砂壶造型中特有的一种壶型,造型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,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,因此,这种造型的壶被称为掇只壶。

“大亨掇只壶”,壶身长近一尺,高过六寸,壶色浑厚深沉,莹润如玉,造型古朴端庄,稳重,气度不凡,充分体现了邵大亨精妙绝伦的壶艺技术。清朝高熙《茗壶说》云:“邵大亨所长,非一式而雅,善仿古,力追古人,有过之无不及也。其掇壶,肩项及腹,骨肉亭匀,雅俗共赏,无飨者之讥,识者谓后来居上焉。注权胥出自然,若生成者,截长注尤古峭。口盖直而紧,虽倾侧无落帽忧。口内厚而狭,以防其缺,气眼外小内锥,如喇叭形,故无窒塞不通之弊。”

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网站地图
  • 发布优势
  • 广告合作
  • 版权申明
  • 服务条款
  • Copyright (c) @2012 - 2020

    电话: 地址:

    提醒您: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