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中科参与健康管理与商业医疗保险论坛 http://news.39.net/bjzkhbzy/180415/6169084.html 说起西施,大家并不陌生,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,其丰姿婀娜,貌美倾城,令人赞叹。但在紫砂壶界,也有一壶称之为“西施”。顾名思义,此壶应和西施一样美,或者说这种壶的灵感来源于西施。 配图:清水泥西施
此壶型壶盖与壶身结合为圆球体,壶盖上有圆球形壶钮衬托,再加上特殊的倒把与小短的壶嘴,就形成了世人喜爱的西施壶。西施壶看似简约,实为严谨,好似浑然天成,西施壶是紫砂爱好者必收的经典壶型。 西施设计图稿
这个壶型在紫砂壶的史料中是有明文记载的,最早做这个壶型的,当属徐友泉大师,其为时大彬的弟子。同时,明末清初的吴梅鼎给了徐友泉极高的评价,称“若夫综古今而合度,极变化以从心,技而近乎道者,其友泉徐子乎。” 西施壶原名“文旦壶”。据吴梅鼎《阳羡茗壶赋》说“文旦壶”中的格调高雅者,原先名叫“西施乳”,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。壶流短而略粗,壶自近底处内收,一捺底。后来也许觉得“西施乳”之名不雅,便以壶把为倒耳之形为名,改称“倒把西施壶”。 紫玉无言,金砂有声,一把紫砂壶里,追溯今日昔时,倒映冷暖流年。风雅之颂,汉唐之风,薪火递接,生生不息。紫砂的灿若星河,杰出人物峰峦迭起,垒起了传统工艺的历史丰碑,紫砂的今日百舸争流,后起之秀欣欣向荣,奠定了民族文化的来日方长。 沟通的桥梁,让爱壶人走进去,让紫砂人走出来。岁月静好,人间喜乐,轻杯慢盏,壶中清欢。敲火发山泉,烹茶避林樾。明窗倾紫盏,色味两奇绝。吾生眠食耳,一饱万想灭。颇笑玉川子,饥弄三百月。岂如山中人,睡起山花发。一瓯谁与共,门外无来辙。 紫砂艺人的不同的所制作的倒把西施壶,其区别主要体现各部位的比例关系,此外,由于每个人的审美观念略有不同,这种差异也会反映在器形上。传统的紫砂壶壶形名称大都源于生活,高于生活。西施壶就是以女性为原形创作的,流做得就像一个小嘴嘟出来。 西施壶的主体壶身,犹如那粉润圆秀的脸颊,樱桃小口般的流嘴微启欲说,截盖上高贵的发冠作为的子,典雅的发髻装扮出倒把,更显得成熟与华贵。 西施壶是紫砂壶器众多款式中最经典、最传统、最受人喜爱的壶型之一。壶身圆润,截盖,短嘴,到把,憨态可掬,实为品茗把玩的佳品。 还没看过瘾?想了解更多关于紫砂方面的知识,可以
|